让学生发现语文的美 ——读陈日亮先生《如是我读》有感
时间:2017-10-16 17:00 来源:未知 作者:杨婕 点击:次
《如是我读》
佛家弟子阿难讲经,用“如是我闻”四个字开头,正可破后世之疑,表明他所传经藏皆是亲承佛前听佛这样说的。陈日亮老先生将其近些年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心得汇集成册,题为“如是我读”,此题可有两解,一是借用“如是我闻”的说法,意为“我是这样读到的”,以信徒聆听布道的虔诚态度珍惜文本、解读文本,这是老先生所强调的语文教师应磨炼的素质,即分析教学文本要“咬文嚼字”、处处留心。陈老先生教学生涯已逾五十载,仍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他如此谨严的态度,令人敬服。第二种解法则将题目理解为“如果是我来读”,亦无不可,文本分析本就见仁见智,同一篇课文换作不同的老师来读的确完全可以读成不同的样子。甚至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能够锤炼出自身独特的语感和读法更是难能可贵,陈老先生之前著作标题“我即语文”,讲的应是这个意思。
我作为年轻老师,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就是在面对陈老先生聆听他诚恳而中的的教诲,收获颇多,感悟颇多,从中总结出了三点,将之作为今后语文教学的自我要求与准则,时时记在心头。
回过头来看,陈老先生所强调的“文本解读”的教学方法,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发现语文的美丽,能够从每一堂语文课中得到乐趣与收获,而我,作为一名新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也将以此为工作目标,将从前辈的智慧中所汲取的养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且不断反思,以求进步。
佛家弟子阿难讲经,用“如是我闻”四个字开头,正可破后世之疑,表明他所传经藏皆是亲承佛前听佛这样说的。陈日亮老先生将其近些年解读语文教材文本的心得汇集成册,题为“如是我读”,此题可有两解,一是借用“如是我闻”的说法,意为“我是这样读到的”,以信徒聆听布道的虔诚态度珍惜文本、解读文本,这是老先生所强调的语文教师应磨炼的素质,即分析教学文本要“咬文嚼字”、处处留心。陈老先生教学生涯已逾五十载,仍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他如此谨严的态度,令人敬服。第二种解法则将题目理解为“如果是我来读”,亦无不可,文本分析本就见仁见智,同一篇课文换作不同的老师来读的确完全可以读成不同的样子。甚至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能够锤炼出自身独特的语感和读法更是难能可贵,陈老先生之前著作标题“我即语文”,讲的应是这个意思。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
此书还有一个副标题“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陈日亮老先生谈心得并不是空中楼阁泛泛而谈,而是紧贴着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文本与教学实际总结而出的对如何解读和处理文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建议:《<沁园春·长沙>上阙的三个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叙事的“层折”艺术》、《<林黛玉进贾府>就看“人物出场”》等等,在这些对教学文本的解读中无不凝结着多年听课、研课、备课的教学智慧,可谓是字字珠玑。
1
教学生实际想学和应该学的。教学就像是准备了“一桶水”,如果不研究应该把哪些“水”装进“一杯”里,“只管乱倒一气,倒翻了杯子则可能什么也没有留下。”因此,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兴趣、有收获,我想关键就在于课堂内容必须贴合学生学情。教师备课时要知道学生对这篇课文会有什么期待,阅读时可能抵达的层次和可能遇到的困惑,这些都成竹在胸从而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取舍,有所采择,才能做到教学生想学和应该学的。
2
引而不发。在我的理解,这里的“引”有两层意思,一是引子,一是引导:引子即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提问,引导则是在学生组织答案的过程中给予合适的引导。教师“有得须忌出”,学生“有瑕须细评”,引而不发就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思考,并尊重其思考成果,善加引导。
3
谨严地“咬文嚼字”。语文是一门教“形式”的课,更准确地说,是教“如何从形式到达内容”的课,正确、谨严地解读了文本形式,这条从形式到内容的路才不会走偏,才能到达内容的彼岸。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理应培养自身谨严的阅读态度,克服懒惰、粗心、自满这三大敌人。回过头来看,陈老先生所强调的“文本解读”的教学方法,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发现语文的美丽,能够从每一堂语文课中得到乐趣与收获,而我,作为一名新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也将以此为工作目标,将从前辈的智慧中所汲取的养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且不断反思,以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