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荷塘区东环线新凤凰国际高中

0731-22206688 0731-22339209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版 > 教学教研 > 学部风采 >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时间:2017-09-05 16:22来源:未知 作者:杨婕 浏览:

杨婕
摘要:根据《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际中,应该主张教师把自己巧妙地“藏”起来,将课堂还给学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几点建议:让学生对课本、生活、应用和实验提问。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近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可见,“问”是多么的重要。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又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没有掌握找问题、提问题的技巧等因素,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设计问题、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应是教学中要探讨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多位教师的研究成果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几点建议:
1回归教材,善抓文本,让学生对课本提问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资料,一切考题都以教材为根本进行编制。由于教材中的内容是高度浓缩和概括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学生精确阅读并且深刻理解教材。在生物新课教学中,笔者往往先让学生阅读教材,针对教材内容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加以分析、讨论、解决,逐步形成一种“自学—提问—讨论—引导—总结”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自主意识,活化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学生阅读后自然会提出以下问题: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②各种运输方式有什么异同?③不同的运输方式对于细胞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一经提出,教师就可将学生带入寻找答案的讨论活动中,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提出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在生物复习课的教学中,笔者常采用“教材寻宝”的方式列出复习专题的关键词,学生在精确阅读教材后也可能对有的关键词产生疑问,随后马上提出,此时学生对复习内容产生想要继续探究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这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贴近生活,创设原型,让学生对生活提问
       最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而许多问题的发现往往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创设问题时,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生特点和当地实际,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例如在比较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三类大分子物质的能量供应先后顺序时,提出“早餐吃未加菜码、加多油的菜码和加鸡蛋的面条,哪种早餐最容易饿呢?为什么?”“早餐吃的是面包和鸡蛋,这些食物在身体内发生怎样的变化?”等问题。
3重视实践,关注实际,让学生对应用提问
       生物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生命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学习生物知识就是为了生产生活而服务。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生物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尽量多设计一些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猜测、探索和论证,使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探索和创造的过程[2]。如学完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选修一)这部分内容后,笔者让学生结合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自制酸奶。此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很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如:①所有的用具要进行煮沸消毒;②温度要适宜;③采用塑料薄膜密封;④准备厚毛巾保温或者保温箱等。接着学生又提出如下问题:①为什么用具要高温消毒?②若遇到低温天气应采取什么措施?③为什么要密封?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以及贴近生活的实际应用,学生对发酵原理和技术等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4亲自操作,动手试验,让学生对实验提问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是生物教育中最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无论是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还是家庭小实验,其中都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取之不尽的提问素材。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这种问题情境创设在生物学教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学生做“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时,笔者先展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的背景知识,接着学生马上产生问题“哪种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最快?”,学生提出疑问后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如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设法通过实验解决它,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
       又如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笔者将验证实验改成探究实验,配置了几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学生提出问题“哪种浓度的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会让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呢?”。学生在进行了多组对比实验后发现,高浓度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更快;一定浓度氯化钠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后,不加清水可自动复原;高浓度蔗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迅速质壁分离后,均无法复原。这时只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比较实验结果就能得出结论。在学生观察实验和感知生命现象的同时,教师只要及时引导学生针对观察的现象和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了这样的集体氛围,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提问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课堂,而是学生的课堂;不是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转,而是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各持己见。教师应该努力为创设问题提出情境,唤起学生的提问欲望和热情。当学生遇到障碍出错时,教师则以层层点拨、诱导,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这样学生才能紧紧围绕主题质疑解惑,使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也品味问题生成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作为.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探究[J].大观周刊,2012(49):315-316.
[2]韩瑛.探究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2004(3):16-17.

       此论文为我校生物教师杨婕所写,并获得省2017“创新杯”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